1
首页 > 公司公告 > 案例六:警惕上市公司“忽悠式”信息披露

案例六:警惕上市公司“忽悠式”信息披露

时间:2017-10-30文章来源: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字体:
  近日,中国证监会组织开展了“投资者保护 ? 明规则、识风险”专项宣传活动。即日起,平安大华基金将陆续对活动发布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违规信息披露、市场主体违规经营四个宣传主题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帮助投资者了解案件背后的规则红线、风险底线,普及金融、法律知识,提升投资者的守法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敬请关注和分享。
 
案情警示

  案例一: 2014年之前N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主要是软件开发与服务业务和信贷风险业务管理咨询等。2014年5月开始,N公司对外披露拟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陆续披露了一系列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开展数据服务、征信服务和小贷云服务业务;与某商业银行合作成立X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拟成立Z网络信息有限公司,从事普惠金融相关业务。

  此信息一出,各大投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小投资者跟风买入,使N公司的股价在一年之间涨幅高达16倍。

  但是事实上,如此宏伟的互联网金融图景背后不过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幻景。N公司实际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收入极小,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2%。公司发展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发展战略从未提交公司董事会以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议,无相关工作规划,无资金来源计划,相关业务无实质性进展,相关项目因违反政策已经暂停实施。而且,公司披露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信息具有片面性,选择性披露利好信息,规避不利信息,未披露上述业务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情况。N公司对外宣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不过是对前景的描绘和设想,缺乏相应的事实基础,未来可实现性极小,却使投资者误以为瓜熟蒂落,具有较大误导性。

案例二:

  D公司也通过题材炒作为投资者绘制了一幅美好愿景。D公司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炒作热点,在公司互联网金融网站正在筹备、尚未开始运营的情况下,却对外公告称“可以使公司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领先的竞争优势”,过度夸大、渲染给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之后公司股价连续6日涨停,涨幅高达77.37%。

  上市公司在发生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或者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财产的决定等事项时,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的披露信息,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果不切实际的夸大事实,或者有选择性的披露信息,会造成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投资者依赖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这就违背了《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的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相关规定,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编题材讲故事拉动股价上涨为高价减持股票做铺垫,这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为自己谋利的行为更是资本市场严厉打击的对象。

处罚解读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证监会依据《证券法》193条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

实务操作及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信息各项披露工作,保证各项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相关阅读: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案例——擦亮眼睛读“信息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案例——花言巧语不可一概而信 理性分析方能去伪存真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案例——内有玄机的风险提示公告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案例——手把手教你识别上市公司重组陷阱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案例——黑嘴“专家”莫轻信 小心荐股有套路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市场操纵篇(三)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市场操纵篇(二)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市场操纵篇(一)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内幕交易篇(四)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内幕交易篇(三)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内幕交易篇(二)
“读案例,明规则,识风险”之内幕交易篇(一)